深化丝竹基因 担当传承重任——杭州艺术学校音乐专业部“江南丝竹”暑期系列活动
2021.08.21

一、非遗传承保护 —— 参加省文旅厅非遗抢救性工程录制

7月17日——19日,校音乐专业部副部长戴自磊,名师陈霞芬及民乐教师吴良松、刘弋、张璋、朱慧佶、张吉昌、单瑞娅与非遗“杭剧”省级传承人汪谊华、杭州越剧传习院的演奏家共同完成浙江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杭剧”资料留存音频录制。



 

7月21日下午,校“江南丝竹”教师乐队和国遗传承人沈凤泉先生共同完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程”——传统曲目《灯月交辉》、《凡忘工》的摄制工作。 

自2013年始,文旅厅探索实施抢救性记录工程,该工程已列入文旅厅“十三五”发展规划,记录范围扩展至所有入选非遗名录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成为文化战略工程。该工程的其中一项重要工作是对传承人的技艺用影像文献的方式进行记录,这是保存非遗资料、促进非遗传承、加强非遗研究与保护的重要途径,也是保护文化传统、保持文化多样性的有效方法。





二、非遗研讨交流 —— 参加长三角地区“江南丝竹”音乐会

7月21日晚,校“江南丝竹”教师乐队联合浙江省音协江南丝竹音乐社的演奏家与长三角江南丝竹音乐联谊会、上海长桥丝竹社的丝竹名家在杭州天目山交流演出,共探丝竹前景。此次交流活动选址天目山民间礼堂,使得“江南丝竹”这一活态艺术回归古镇小城、田园村舍、曲径回廊,吴侬细语,别有韵味。






三、非遗工作成果 —— 顺利通过杭州市文广旅局对我校保护单位的评估

7月28日,由杭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组织的评估考察组来我校对“江南丝竹”传承保护情况进行实地评估考察,已顺利通过杭州市文广旅局评估,进入省文旅厅的终评。


 



四、非遗学校教育 —— 杭州观成武林中学参观我校教学基地

8月4日,杭州观成武林中学“杭城非遗”活动,多名学生走进我校参观“江南丝竹”非遗项目,并体验乐器演奏,我校音乐专业部副部长戴自磊亲自讲解指导。






自2013年“江南丝竹”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责任保护单位正式落户我校以来,学校始终致力于“江南丝竹”活态传承。此次暑期系列活动,与同行交流,获专家指点,教师们受益良多,同时进一步坚定学校对民间乐种“江南丝竹”传承与保护工作的决心。


撰稿:朱慧佶




E N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