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G20的故事”
记者 姜雄
G20峰会虽然落幕,但令人激动的回忆却久久留在心中。
特别是那场“最忆是杭州”音乐会,这些天持续在微信圈刷屏。
演出能如此精彩地呈现在观众面前,除了舞台上演员的精彩表演外,靠的是文艺活动团队的力量。杭州艺术学校教师50名,还有很多毕业生,在文艺活动中他们分布在主创团队、导演组、演出组、服装组、现场和三个酒店的保障组等多个板块中,用辛勤的汗水为峰会贡献出各自的力量,保证了文艺演出的顺利精彩呈现。
无数次的修改 “美哭了”的扇子完美呈现
峰会演出中,那把“美哭了”众多观众的扇子,出现在第三个节目《美丽的爱情故事》中。该节目的编导,便是杭州艺校的舞蹈老师杨允金。早在去年7月,这位曾经执导过杭州国际动漫节开幕式的国家一级导演,就被征召进入峰会演出核心创作团队,在总导演张艺谋身边出谋划策。
杨允金说,参与这样一个高规格的演出,必须有强大的心理素质。“一天之内,我们可能会建立起N个版本,又推翻N个版本。我们既要想出ABCD多种方案去选择,又要考虑这些选择是否能融合成一个大方案。”
像那把破水而出、赢得无数惊叹声的扇子,这个呈现方案直到晚会倒计时40天时才定稿。而最初的呈现效果并不令人满意,作为这个节目的编导,杨允金心里的压力可想而知。经过无数次的调整修改,终于完美地呈现在观众面前。演出第二天,扇子的美图占据了许多报纸的头版,这让他十分自豪。
排练演出过程杭艺人频频碰面和合作
在演出指挥部和排练演出现场,杭艺校教师们的身影忙碌在编排、主创团队对接和统筹、演员统筹、舞台监督、服装管理和音响管理等重要岗位上。他们相互交错相互合作,共同见证着这次演出的层层蜕变,逐渐变成在大家眼前展现的唯美画面。
杨允金导演还担任着《高山流水》的编导工作,在这个节目中,推荐了一个与杭艺人有渊源关系的人——节目古琴的演奏者、青年琴家金蔚,他是浙派古琴名家、杭州艺术学校退休教师徐晓英的高足。在杭州演出千古知音佳话《高山流水》,由浙派古琴传人来演绎,同时配之以西乐之大提琴,《诗经.鹿鸣》童声朗诵,伴之以古典舞,极具杭州特色、江南韵味、中国气派与世界大同的艺术理想。徐老师的女儿章怡雯也是杭艺校的老师,她的古琴演奏的身影,也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新闻中心大厅、机场等宣传栏中出现。
演出组的教师,还常常因自己的专业特长被安排去当“大腕”们的替身,和其他同时担任替身演员的国家交响乐团首席,杭州歌舞剧院、杭州越剧院国家级演员们合作排练。
在演出排练现场,杭艺校的老师们还经常能碰到学校的历届毕业生亲切地与自己打招呼,让老师们感到欣慰的是,这些学生们现在分别在杭州歌舞剧院、浙江音乐学院和新青年歌舞团的表演团队中担任重要演出任务,还有《采茶舞曲》的编导华茜、各国夫人伴宴晚会参加越剧表演的单行行等,都曾经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杭州艺术学校。他们用实践证明着“今天你以学校为荣,明天学校以你为荣!”
衣食住行全面保障 让两千余名演职人员顺利排演
该次演出的主创人员和演员都来自全国各地,他们的衣食住行也是保证文艺活动顺利成功举行的关键因素。
1300多套演出服的管理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服装都是量身订做的,本来很合身,可是,经过一个多月的排练状况连连。例如表演《采茶舞曲》的姑娘们都瘦了,有的一下子瘦了五六公斤以上,原本合身的衣服都成了松松垮垮的“水桶服”。为了表演效果,服装管理老师马上联系厂家,将316套服装送过去紧急修改,而领口等不容易修改的部分,则由老师们一件件地亲手处理。
民以食为天,但是却是众口难调,现场保障组的老师们为2000多演职员提供了不同口味的饭菜,每晚的夜宵不一样,一周不重样,受到了大家的交口称赞。在食物的安全上,更是慎之又慎,没有发生一例因食品卫生问题引起的人员健康问题。每次因水上排练,餐饮组贴心地为演员们提供生姜红糖汤、薏米仁红豆汤等饮品。因安检等原因,饮食无法用货车直接运到演出现场,保障组的老师们个个亲自上阵,从“文弱书生”练成了“大力士”。
除演出现场外,杭艺校的教师们还分布在华北饭店、星都宾馆、解放军杭州疗养院和海华满觉陇酒店等四个驻点,担任着晚会总导演张艺谋、总制片人沙晓岚及主创人员、晚会主要演员、芭蕾舞团演员、国家大剧院合唱团、国家交响乐团和合唱团等演员的衣食住行统筹和跟团保障工作。
他们在杭期间,各驻点保障组分别负责对他们的接送、食宿、录音、录播、排练、演练、演出等相关保障工作。驻点的多头铺开和频繁的来来往往使接送用车的工作量大幅度地增加。各演出团队经常穿梭于印象西湖、人民大会堂、西湖体育馆、西湖文化馆、艺苑、杭州艺术学校、杭州电视台、浙江音乐学院、浙江大学等等排练场所,这种连轴转的工作成了杭艺校驻点跟团老师们的常态。
“这一次,全校三分之二的老师都投入到了峰会文艺活动中,工作的繁重程度超出了想象,而老师们的良好工作状态也超过我的想象。”杭州艺校校长宋家明也是文艺活动管理和工作人员之一。他为学校能在整个文艺活动中,作出这份贡献而由衷地感到高兴,无论在文艺活动的核心骨干层面,或是全面而具体的保障层面,都有着杭艺人矫健的身影。个个身影顶着酷暑、日以继夜,为文艺演出的精彩呈现和圆满成功作出杭艺人的特殊贡献。
幕后花絮:
老师们故事还有很多:对接主创团队的老师儿子说“爸爸被关在西湖70多天了”;负责场口的老师,被无数蚊虫当“点心”,还曾飞身捞起过落水的演员;对接芭蕾舞演员的老师,将受伤演员平安地送上飞机时,让演员微笑着离开了,自己却转身泪下;为了准确无误地接到外地演员,记住各个出口,接机的老师事先在火车东站踩线无数遍;服装管理老师为下榻的天鹅裙绞尽脑汁......
幕后花絮还有很多很多,杭州艺术学校教师们将以一个个亲历者的身份,为你揭秘精彩的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