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一场美轮美奂的文艺演出《最忆是杭州》,让全世界看到了杭州。现在,大家都有机会现场体验那一幅幅流光溢彩的画卷——《最忆是杭州》复演版,该版本是在《最忆是杭州》G20杭州峰会版本的基础上进行改版,演出保留80%的原版节目,去掉了烟花表演。其他的,比如交响乐、舞蹈、越剧、古琴大提琴合奏、钢琴独奏等节目,基本上根据原来的节目单。从10月1日开始,至11月10日。
今天,小编就带您深入了解来自杭州艺术学校的两位优秀教师——参与《最忆是杭州》复演的古琴表演艺术家章怡雯和笛子演奏家吴良松,听他们说说这场特殊的演出。
高山流水遇知音 带您走进古琴的意境
古琴,是最具中国气韵的乐器,而《高山流水》是中国历史最富盛名的古琴曲。千年以来,伯牙子期以古琴音律传递心声;千年之后,古琴与大提琴首次互为知音,在西子湖畔合奏一曲《高山流水》。童声天籁般的《诗经·鹿鸣》和厚重的古琴、大提琴声相呼应,还有水上太极相伴,为世界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艺术的巧妙碰撞,也表达中国人民希望与世界各国人民相知相亲的美好心愿。
浙派古琴,在古琴发展中历史悠久,杭艺校章怡雯老师,是浙派古琴的传人,在复演的消息一出,就接到了参演的消息。
章怡雯老师说,能够在这样一个盛大的舞台上,为来自全国各地的观众带来古琴表演,对于古琴的推广,是一个很好的平台,也很高兴能够通过艺术表演的形式向大家展现古琴所传导的意境,所以,在每一次上台之前,章怡雯老师都做好最充足的准备,把每一次表演都当做第一次,将最好的状态呈现给观众。
相比于古筝的声名鹊起,古琴是清冷孤寂的,随着2003年古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 “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古琴才逐渐热起来。
其实,杭州艺术学校早在1998年就有开设古琴专业,从这一届学生开始,章怡雯老师就为杭州艺校的古琴专业一直努力奋斗着。随着申遗后古琴的不断升温,学习古琴的人也逐渐增多,但是秉着贵精不贵多的原则,学校招收的古琴专业学生并不多,但是章怡雯老师力争能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真正地学到古琴的内涵,它就是一块璞玉,需要我们用内心去追求它最深刻的本质,真正做到传承。
据了解,章怡雯老师的学生中,就有很多考上了我国的艺术类高等院校,也有在海外留学的,但是她们还保留着对古琴的热爱,甚至在中外交流中,将古琴艺术作为交流的桥梁与世界沟通。
另外,章怡雯老师还一直在推广浙派古琴,艺术走进校园,从高校到中小学,希望能够让更多的人来了解这门艺术。据章怡雯老师介绍,古琴已经逐渐成为现代白领、职业女性放松自我的一种休闲方式,希望能够在快速的时代节奏中,寻找到内心的宁静,为心灵找到一片休憩的净土。
小小竹笛管 吹奏出世界交流的优美笛音
欣赏完《美丽的爱情传说》,有人为那精妙的大扇子所惊艳,有人为唯美的爱情故事所落泪。正所谓外行看门道,内行看热闹,记者在内行人的指点下,了解到,在表演后面默契呼应的笛声,也是一门大学问。
此次复演中,杭艺校吴良松老师接受杭州爱乐乐团的邀请,将全程参与演出,主要负责《美丽的爱情传说》越剧演员演唱时的领奏和主奏,还有《茉莉花》等节目的笛子伴奏。
吴良松,现任杭州艺术学校笛子专业教师。1969年出生于浙江义乌,1984年师从孟展麟先生学习中国竹笛,1987年后师从笛子教育家、演奏家、“笛艺大师”赵松庭先生。在赵先生的精心培育下,吴良松先生在笛艺事业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1993 荣获“浙江省第二届民族器乐大奖赛”唯一的特等奖,2001 年荣获全国优秀音乐教师称号,多次在全国与国际音乐艺术比赛中获大奖!先后出访法国,德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香港澳门等十几个国家与地区,受到好评!
吴良松曾为世界著名钢琴演奏家理查德·克莱德曼,在郎朗杭州演出时,吴良松应邀为其担任《黄河协奏曲》前奏部分的独奏。表演一结束,郎朗面对现场数千观众,对吴良松竖起了两个大拇指,并高高举过头顶。
吴良松老师热爱的竹笛事业,也乐于将自己的所学传授给下一代。在杭州艺校20多年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出一大批笛子学生,并且多次获得各个竹笛赛事重大奖项,同时也为高等音乐艺术院校和音乐艺术团体输送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艺术人才!为我国民族事业的继承与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吴良松老师对自己学校教育有着充分的信心,还动员自己的孩子考入杭州艺校,学习笛子,准备子承父业,将来上演一场父子合奏,相必也是一段佳话。
陈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