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越剧团花旦,国家一级演员,浙江戏剧金桂奖获得者谢莉莉
2017.06.23


 

 

个人简历

姓名:谢莉莉

性别:女

出生:1979年

专业:越剧

主工傅派、吕派

 

 

个人经历
1994年9月——1998年6月杭州市艺校
1998.6至2012.12杭州越剧院
2013.12人才引进至今浙江越剧团

 

 

参加演出及获奖情况

 

演绎的作品有《张玉娘》、《牡丹亭》、《我的娘姨我的娘》、《陈三两》、《阴阳河》、《情探》、《杜十娘》等。

2010年《唐寅与秋香》参加杭州“西湖之春”新剧目展演。

 

2006年获:中国越剧艺术节“十佳新秀演员奖”;“越女争锋”银奖;杭州市新剧目汇演优秀青年演员奖。

2008年《新狮吼记》获“西湖之春”艺术节优秀青年演员奖;《昭君出塞》获表演奖。

2009年《女人街》获得杭州市、浙江省“五个一工程奖”,首届浙江文化艺术节“优秀展演剧目”。

2010年《女人街》获第九届中国艺术节“文华”优秀剧目奖。

2010年《一缕麻》获第二届中国越剧艺术节金奖剧目;《新狮吼记》获第十一届浙江省戏剧节剧目大奖。

2012获“新松计划”三等奖。

2013年个人获浙江省第十二届戏剧节优秀表演奖,参演的越剧现代戏《我的娘姨我的娘》荣获第十三届全国“五个一”工程奖等多个奖项。
2016年主演《张玉娘》剧目荣获浙江省第十三届戏剧节十佳新剧目奖,个人荣获优秀表演奖。

 

 

毕业生感言

 

拳拳学子情  报答母校恩

谢莉莉
 
    我是个幸运儿,从一个偏僻小山村走出的小黑妞,来到艺术殿堂实属荣幸而不易,如今在戏曲舞台已是第19个春秋,回想往事,历历在目,让我刻骨铭心。每一个学生的成长都离不开母校和老师们的关心扶持、引导与教诲。身为曾经的学子,我要深深地感谢母校这个艺术摇篮的养育!感谢恩师们的精心栽培!一位哲人说得深刻:“人对母校,感情是难以割断的,而且会越来越萦绕在意识的深处,形成不断的梦境。”正是在你们的帮助和肯定下,才让我有了接受艺术熏陶的机会,并在积极努力、勇敢前行中深深感受到了艺术的魅力。
    曾记得,从踏进艺术殿堂那一刻开始,我与同学们一起学习生活的每时每刻。那时我们班里有富阳越剧团与杭州越剧院两个地方的委培生,也许是生活习性相近,也许是老乡的缘故,我总是喜欢呆在富阳越剧团的一堆同学里面,跟她们一起吃饭、练功、睡觉、嘻戏……但让我记忆犹新的还是,两个地方的学生,在业务上你追我赶,你练唱腔我练身段,你拿水袖我拿把子……各占一角。真的很喜欢这样的学习氛围,大家从早到晚泡在练功厅,我到现在还喜欢每天跑去排练厅,可能也是那时养成的良好习惯吧。所以,我真要谢谢同学们给了我不一样的同窗经历,大家不仅一起度过了四年的美好时光,也在我的人生画卷上描上了浓浓的一笔。
     忘不了母校老师对我学习上的提点,生活上的照顾。在校四年,我这个小黑妞一直在蜕变,一直在经历着人生转折。但在每个阶段,老师们就像一盏明灯,给我指引了方向,照亮我的人生征程,使我真切的感到,为之奋斗、努力的目标是什么,让我的途程有了一个个驿站,可以对着灯塔不断调整着行进的方向。

当年的我还是有点调皮,排练时偶尔也会出现孩子的惰性,当然我的那些个小伎俩没能逃过老师的法眼,老师会毫不留情地把我拉到一边“激励”,让我不得不马上振作精神继续使劲。舞蹈课,是我这个小黑妞最怕的了,在山村里没有接触过芭蕾,每次上课都跟不上节奏,使我自卑不堪。也正是老师的一句鞭策的话,点燃了我对舞蹈的兴趣,也帮我解开了一把“心锁”。曲目课,我在《杀庙》中饰演秦香莲,这是我初次尝试饰演角色,是老师们包容、诲人不倦的育人精神让我的唱腔慢慢圆润,演技慢慢成熟。最难忘怀的是毕业汇演《宝莲灯》中我饰圣母一角,这是我从艺以来的正式上台第一演,我把这四年来,老师们交给我的技能全部展现出来。所有的辛勤付出,在这一刹那全部、真实地展示出来。可以说,从此我便慢慢开始自信地走上了舞台。回想起来,开演时我一点也感受不到紧张,还很兴奋。我没有辜负老师们的殷切期待,我想那会儿老师们可能是最紧张了吧。
    拳拳学子情殷殷,报答母校三春晖。艺术道路上磕磕碰碰、跌跌撞撞一路走来,更能感受到母校和老师对我的恩情。没有在母校四年的坚实基础,便不可能会有后面几年在舞台上的收获。所以我走的每一步,每个阶段都凝聚着母校对我的期待和关注,凝聚了老师对我的关心和扶持,凝聚着同学同事们的帮助和指点。你们,都是我舞台生命相遇的贵人……十九年的艺术之路,要感恩的人太多太多,今后的路还很长,我会不忘初心,努力前行,用我的每一滴汗水、每一点进步来回报我的母校,回报我的恩师,回报我的舞台,回报我的观众!